农历7月15盂兰盆会(中国鬼节)
放焰口的来历
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“盂兰盆会”,佛经中《盂兰盆经》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,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,于是益加普及。民间普遍流传目连解救母厄的故事:“有目连僧者,法力宏大。其母堕落饿鬼道中,食物入口,即化为烈焰,饥苦太甚。目连无法解救母厄,于是求教于佛,为说盂兰盆经,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。”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,相沿成中元节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,还增加了拜忏、放焰口等活动。
放焰口的原由
(一)饿鬼名。据《救拔饿鬼陀罗尼经》中所载,一日,释迦尊者在迦毗罗卫国的僧伽蓝所,正在为诸比丘和诸大菩萨以及无数大众说法。这时,阿难尊者独居于林中的寂静中修禅定,到了三更之后,观音大士化作了一位饿鬼的样子,形容枯槁,面貌丑陋,头发散乱,腹大如山,咽喉如针缝一样细小,面部上不停地喷火,来到阿难面前。阿难见到后,大吃一惊,问他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变成这样的。饿鬼告诉阿难说,他的名字叫做面燃,他现在这个样子是因为他生前居心悭吝,贪婪并且不知足,所以死后堕入到饿鬼道中,变成这种身形,并且遭受种种痛苦。这个时候,饿鬼又告诉阿难说,你在三天之后命当终结,也将会生在饿鬼道中。阿难一听,大惊失色,急忙到世尊处哀求救度。佛陀于是为他说《焰口经》,嘱咐阿难按此经中所说施食之法去做,便能施饱食于恒河沙数的饿鬼和诸天仙等,不但不会堕落到饿鬼道,而且能够延年益寿,诸鬼神也会常来护持,遇事吉祥。从此之后,施饿鬼食便成为修持密教的人每人必行的仪式,也成为了寺院中度化亡灵的一种最常见的佛事活动。
(二)为一种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之施食饿鬼之法事。该法会系以饿鬼道众生为主要施食对象;施放焰口,则饿鬼皆得超度。亦为对死者追荐的佛事之一。又作放焰口。昔时,阿难于林中习定,见一饿鬼(名为焰口)形容枯槁,面貌丑恶,头发散乱,爪甲长利,腹大如山,喉细如针,面上喷火,阿难骇而问其故,饿鬼告以生前居心悭吝,贪不知足,故死后堕入饿鬼道中,变是身形,长年受饿,备受诸苦。饿鬼复谓阿难三日后亦当命尽,堕饿鬼道。阿难大惊,急至佛前哀求救度,佛乃为说焰口经及施食之法,谓其若能施饮食予恒河沙数饿鬼及诸仙等,非但不落此道,且能延年益寿,诸鬼神等常来拥护,遇事吉祥。